网站整改中

栏目导航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师生天地 > 师生作品

运河畔生长的格桑花

作者:商麟博 发布时间:2025-07-10 15:14:54 浏览次数:
编者按
  
  “忆往昔·致淮中”校友故事征集
 
  岁月如歌,青春如诗。无论是文通塔下、勺湖岸边,还是楚州大道、杜康桥路,淮中的一砖一瓦、一草一木,都珍藏着我们共同的青春记忆。在“五一”假期期间,校宣传中心发起“忆往昔·致淮中”校友故事征集活动,诚邀广大校友和大家分享与淮中的青春往事或独家故事,让更多人感受母校的温暖与力量。广大校友满怀热情,纷纷来稿,本公众号自即日起将陆续登载校友们撰写的淮中故事,同时我们决定这一活动不设截止日期,热忱欢迎校友们积极来稿,所有来稿一经录用,将发给淮中文创纪念品一份。
 
  
  运河畔生长的格桑花
  2020届校友 商麟博
 
  暮色中的雅砻河泛着粼粼波光,我轻抚着藏族学生们在课堂上画出的图画,记忆突然穿越回到淮安中学的教室里。那些在音乐教室与课堂间流转的岁月,像被按下重放键的磁带,母校赋予我的力量,再次清晰地铺展在眼前。
  2020届的成人礼,让我第一次感受到艺术的生命力。我和同学用《平凡之路》的旋律传递出我们三年来在淮中校园里埋头奋斗挥洒汗水的青春。那时,我们声乐专业学习还不娴熟,但仍然能感受到同学们的热情,这让我明白音乐不仅是自我表达,更是凝聚人心的力量。
  还记得第一次推开陶老师的音乐教室门,松香混着茉莉花香扑面而来。她戴着珍珠项链,指尖划过琴键时,悦耳和声便在狭小的空间里轰然绽放。她教我的第一首歌《送别》,至今仍在耳畔回响——那时她坐在钢琴前,边弹边唱“长亭外,古道边”,歌声里裹着淡淡的离别愁绪,却也带着对未来的期许,让年少的我第一次懂得,音乐里可以承载如此丰富的情感。

  
  2020届音乐班参加统考
  拍摄于南京师范大学
 
  带着淮中给予的艺术素养与人文情怀,我在大学毫不犹豫地报名了“格桑花”支教团队。初到西藏,强烈的高原反应让我举步维艰,但每当看到孩子们坐在黑板前,用渴望的眼神等待音乐课,我身上的不适一瞬间便烟消云散。当藏族学生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唱起“五星红旗迎风飘扬”,那些音符仿佛穿越时空,与淮安中学艺术节上的掌声遥相呼应。
 
 
  商麟博在西藏支教时给学生上美术课
  

  商麟博在支教学校
  开办“团结之键”钢琴兴趣小组并授课
 
  半年支教时光,我见证了丹增卓玛从躲在角落的害羞女孩,成长为合唱团的领唱;看到孩子们用彩画笔在白纸上画出梦想与未来。作为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,我已经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录取,即将再次踏上西藏这片热土,希望能像淮中的老师们那样,在边疆的土地上,用音乐搭建起沟通的桥梁,让艺术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。
 
  
  商麟博毕业照
 
  从运河之畔的青砖教室,到雪域高原的琅琅书声,变的是地理坐标,不变的是教育者传承的火种。淮中教会我,艺术不仅是琴键上的跳跃,更是责任与担当的传递。当格桑花在海拔四千米的风中摇曳,我知道,那份从淮安中学启程的初心,正化作滋养生命的春雨,在祖国边疆续写新的乐章。